close
想達到目標,途中會有不少障礙,會令我們因害怕而卻步下來。
我們在生活中也很多時候會感到恐懼(Fear),例如面試,口頭報告,乘坐飛機,約會之前等等。
也許有些人會對一些環境(如人多擠迫或空曠的地方)或事物感到不安。這可能是恐懼症(Phobia)
為什麼我們會感到恐懼?恐懼孰好孰壞?讓我們探討一下這個課題。

甚麼是恐懼?
如果您翻閱字典,您可能會找到和以下差不多意思的解釋
名詞
- 一痛苦之情緒,精神上的不安
- 對預料會構成危險,恐怖或可怕的憂慮……
動詞
- 對特定的事物感到憂慮,害怕
- 感到情緒上擔心或驚慌不安……
有人說恐懼是人類和其他動物的自然保護機制,防止身體受到傷害。適當的恐懼的確是有益的;不過,過分的恐懼卻會壞事。
Michael B. Loggins 在他的著作Fears of your life (這裡繹:您生命的恐懼)提及到130 多項人生中恐懼的項目,大致上有以下幾大類:
- 實物:動物,植物,昆蟲,煙花……
- 環境:天氣,空間,高處
- 未知或神秘的事情:鬼故事,感到被跟蹤,陌生人 / 路,死亡
- 想像的事物:吸血鬼
- 帶來負面情緒的情況:被孤立,受罰,生命受威脅,失去東西 / 人
您所害怕的事物有沒有包括在內?

1. 恐懼的分類
- 真正恐懼:對於真實情況的恐懼;如被某人或物傷害,之後對這人或物恐懼
- 現實恐懼:對於會構成威脅的現況產生的恐懼;如橫過交通繁忙的馬路
- 誇張化或情緒化恐懼:把以往發生的事的恐懼,套用於現況中;通常會引起爭執矛盾
2. 恐懼的成因
恐懼往往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,基於經驗,把中立的事物套上個人的想法。
我們從小被教育有些事情是危險的,如黑暗和火焰。恐懼成為了我們的保護。我們也可能會因恐怕一些更糟的情況會發生,便會很努力去做好另外一些事。
好像,為免生活艱難,我們會好好讀書或工作,恐懼成為了動力。
如果我們有可怕的經歷,可能會對該事物產生負面感覺。又或者我們對該樣事情不熟悉,
如考試時未有充足準備或對公司的產品不太認識。也許我們會為明天而憂心,正因為我們知道將來變患莫測,對於無法控制的事,也會令我們不安。
3. 恐懼所帶來的後果
生理上
感到恐懼時,身體會作出“搏鬥或逃跑”反應。血液中壓力荷爾蒙腎上腺素會增加,令呼吸加速,心跳加快,瞳孔放大,消化及排泄系統被抑壓;
以準備身體應付突然增加的運動量需求。這正是身體的防衛機制。可以令我們避免受傷。
但過於恐懼會令人休克,這也是身體的防衛機制,好讓我們的情感上得到緩衝,暫時不用面對恐懼。
如果人長期處於恐懼,會變成焦慮症(Anxiety)。
行為上
上文提及到恐懼會令人努力工作。但也會有反效果:
- 扼殺清晰思維,擾亂理智
- 不能作出決定
- 限制達到目標的能力
- 引起煩惱
- 產生痛苦
- 破壞人際關係
後果真嚴重……

如何跨越它?
坊間有很多恐懼處理的方法
1. 確認恐懼
2. 辨認舒發恐懼的方式
3. 認知誘發恐懼的情況
4. 利用行為治療減少恐懼

其實,克服恐懼是要從自己出發;每一件事也有選擇的空間。當面對恐慌時,您會不會停下,
看清楚甚麼令您感到障礙,從而選擇以怎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這件事?事件本身是中立的,而它對您的影響是基於您對它的演繹(Interpretation) 。
如果您以另一個角度面對同一件事件,也許不同的結果將會發生。

如果您要對事件負責任,您會看看做了甚麼事或遺漏了些甚麼,引致這麼恐懼。
再遇到同一件事,會不會從新面對?
有清晰的目標,可以令人不怕困難,超越恐懼
要是訪問一些偉人是否沒有恐懼;他們會承認曾遇恐懼,
但他們有更大的價值使他們越過恐懼,向前邁進。
 
引用:http://www.i-leap.com.hk/upload/Pdf/ENewsPdf_25.pdf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悅字人 的頭像
    悅字人

    悅字人 Taiwan Hand Writing

    魯語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